汪静之1902年出生,安徽省绩溪县人,一九一六年到汉口读书,当学徒一年,一九九一年到屯溪安徽第一茶务学校学习读书,开始创作新诗。一九二0年入浙江第一师范读书。一九二一年秋与潘漠华、冯雪峰等发起组织[晨光文学社],一九二二年四月四日,成立湖畔诗社,出版了四人诗合集〈湖畔〉抗战期间,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广州分校文学教官。一九五二年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。著有诗集《蕙的风》《寂寞的国》等。
《蕙的风》是一首抒情诗,它所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他的情人深深的思恋,和思恋而又不能相逢的惆怅的情感。诗作运用象征的手法,以蕙花的象征抒情主人公的情人———位被锁在深宅大院里的深闺怨妇,以花的香气象征姑娘的恋人,而那禁锢着花蝶不能香灰的高强,则象征着阻挡青年男女相爱的封建势力。名里是写花,暗里是写人,借写花而写人,通过对蕙花样温馨的情人的不幸处境的描写,表现出事情主人公由衷的思慕、忧伤和对封建势力的怨愤之情。
诗作中(幽香)和
(蝴蝶)这两个意象用得非常好,既是花香,就一定会飘出园外,既是蝶儿就必然要飞向花朵,这里所象征的正是热恋之中的那种魂牵梦绕的情景,男女双方可以相互感觉到对方的气息,相距近在咫尺,却没有办法见面,此既所谓(身无彩风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)。他们只能陶醉在温馨之中,而由于距离之近,就更增添了内心的思慕之情。诗人选择蕙花和蝶儿为意象,来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,不仅有文学传统的借鉴,也是有生活依据的,但这生活是经过作者提纯了的。诗人把男女之间这种最珍贵的感情,表现诗如此的淳朴、美妙而又浓烈,自是有他独到的匠心。
诗人在〈在作诗之序次〉中曾说:“作一首好诗必须思密想过,并不是不加思索的随便涂鸦的。感情是文学最要紧的元素,但只有想象能够使感情光辉灿烂……没有想象的文化作品,可说是死的,和照相一样”。是的,那将缺少一种灵动。在本诗中会更好的验证!